中国国际轴承展落幕 中国轴承业进入轴承制造技术领域
由中国轴承工业协会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国际轴承及其专用装备展览会,前不久在上海光大展览中心华彩落幕。此次展会吸引了国内外500多家企业参展,展会面积3.5万平方米,哈、瓦、洛等国内知名轴承企业悉数登场。这表明世界金融危机的寒意无法阻挡中国经济发展的蓬勃热力和中国轴承业前进的步伐。
展品显示行业自主创新成果
展会上,一批国家新兴产业配套轴承纷纷亮相,包括兆瓦级风电配套轴承、铁路和轨道车辆轴承、机床超精密主轴轴承、新型轿车轮毂轴承、航天航空特种轴承等,充分展现了轴承行业在产品和产业结构调整满足国家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发展需求方面做出的努力。而且这些展品都是企业自主创新的累累成果,如“神舟”飞船配套航天轴承填补了国内空白;针对风电、高档数控机床、城市轨道车辆、新型轿车轮毂轴承、冶金轧机等配套的关键轴承代表了中国轴承产品的新技术发展方向。
中国轴承工业协会有关人士指出,“十一五”期间我国轴承行业对重大装备的配套能力大大增强,以“神舟”系列飞船、“嫦娥一号”和大推力火箭等为代表的航天航空和其他国防装备配套轴承全部立足国内,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十一五”前三年,行业研发了13个关键领域中的90类重大装备配套轴承488种。其中,风力发电机组偏航变桨轴承、深井超深井石油钻机轴承、重载铁路货车轴承、港口机械轴承、YRT系列数控机床主轴轴承已实现国产化。
此外,我国的轴承设计制造技术水平也显著提高,磨超加工和装配自动线由500多条增加到1000多条。一批达到国际水平的先进适用的工艺及装备研发成功并推广应用。微小型球轴承已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卫星动量轮、大推力火箭发动机轴承、长寿命汽车水泵轴连轴承、超精密级森吉米尔轧机轴承、高转速耐高温长寿命化纤设备轴承、长寿命矿山振动筛轴承和薄壁机器人轴承不仅研发成功而且实现了产业化。
轴企与用户共议市场需求
轴承是为主机配套服务,轴承企业的研发生产必须围绕主机的需求。此次展会也为轴承企业与用户搭建了一个面对面沟通交流的平台。
数控机床属于高端制造业,也是轴承重要应用对象。数控机床增量明显加快,每年递增>30%,并向高速、高精密、复合化发展,预计2010年数控机床产量接近或达到20万台,其中,中高档数控机床达到6万台。机床行业需求大量的精密轴承、高精密轴承、高速精密轴承。
汽车工业近几年一直助推着中国轴承工业的快速发展。随着汽车向更安全、更节能、更环保的方向发展,汽车厂对轴承厂的要求越来越高。轴承行业应该加大研发和技术投入,努力提高全行业、特别是提高制造高精度、特殊结构汽车轴承的技术水平,为满足汽车行业的需求,也为减少轴承进口打下基础。
专家学者为行业发展把脉
展会期间,中国轴承工业协会组织了多场行业活动。其中,洛阳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国惟一的国家级轴承研究所改制上市公司,举办了10场轴承技术讲座,显示了自己雄厚的科技实力。
同期举办的2010上海国际轴承峰会特别邀请到了国内外轴承业界的精英和主机行业、科研院所资深专家、学者,就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及后危机时代的行业发展战略和策略进行了交流研讨。有关专家、学者认为,经过这场全球经济动荡,国际国内轴承市场正在经历一场重新洗牌的过程。这里,充满着挑战和机遇。我国轴承业界要有清醒的判断,以进取的姿态积极参与国际轴承产业新一轮的结构调整,着力提升我国轴承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制造技术水平,进入轴承制造的高端和核心技术领域,力争在国际分工中占据主动地位和更大市场份额。
国家工信部装备司机械处处长王建宇做了《把握形势加快调整促进轴承工业创新发展》的报告。王建宇在报告中指出:轴承行业应用好用足国家相关政策,积极推进企业兼并重组;行业协会也要进一步加强行业监测和引导,使轴承行业沿着持续健康的方向发展。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薛一平做了《后危机时代对轴承行业的思考》的报告。薛一平说:轴承行业是装备制造业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制造精度、性能、可靠性对主机的精度、性能和可靠性起着决定性作用。必须加以重视。
中国轴承工业协会理事长刘恩时在《中国轴承工业转变发展方式的思考》的报告中指出:中国轴承行业发展方式的转变重点是促进发展动力由投资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由规模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技术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企业质态由“小而弱”向“强而大”转变。
|